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重点提纲篇

2014-01-06 15:49:20来源:新东方在线整理

内容比较多,并且记忆量比较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被很多考生认为是最难得分的部分,称其为“难啃的硬骨头”,是很多同学

考博复习的拦路虎。新东方在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马克思最伟大的两个发现是(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2、哲学的中心问题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4.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既坚持又发展)

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性)

10.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的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思想是(辩证法思想)

1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思想是(唯物主义思想)

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5.古代朴素fl隹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1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17.“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相对性)

1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一维性)

19.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20.物质和运动关系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22:《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朴素辩证法观点)

23.相对静止是指(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24.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

25.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的。这是一种(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2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对立统一规律)

2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2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2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30.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31.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斗争性)

32(乐极生悲,苦尽甘‘来)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

3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

34(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

3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观点)

36.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37.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38.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39.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4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4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42.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

过程)

4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4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社会实践)

46.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 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 )

47.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48.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49.“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5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5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

52.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53.国家政权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

54.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物质生产发展史)

55.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制造使用工具)

56.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7.生产力概念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5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5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60.“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61.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63.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6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

65.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66.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6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6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69.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剩余价值)

7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从本质上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71.资本主义机器制造厂生产出来的机器是该厂的(固定资本)

72.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技术构成)

73.“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供求关系对价格有影响)

74.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75.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76.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

7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

78.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购买阶段)

作为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分析能力的典型学科,其基本概念、原理、范畴及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至体系,使其知识点在考试中以各种形式频繁出现。

作为考博政治的第一大部分,广大考生要认真复习,打好基础。更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考博频道!


2023考博精品好课,点击图片查看介绍!

关注新东方在线服务号

回复【考博真题】领取备考必看真题集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更多>>
更多好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