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公开选拔 5名选中者经验丰富均为法学博士

2014-03-31 09:49:36来源:网易新闻

最高人民法院公开选拔 5名选中者经验丰富均为法学博士

  3月26日,已经有16年律师执业经验的贾清林再次走进最高人民法院,他曾因为代理案件多次走进这里,但这次来时身份却发生了变化——随着最高法公开选拔公示期满,他即将担任最高法民庭的审判长。

  3个多月前,贾清林报名参加了最高法首次面向社会进行的高层次审判人才公开选拔,经过初审、面谈、考察、公示等程序,最高法将向全国人大报请确定其法官职务的任命。

  2013年12月13日,最高法向社会发出公告,首次面向专家学者、律师、党政机关从事法律工作人员公开选拔5名高层次审判人才。截至3月26日,此次5名选拔人选公示已结束。

  刑事审判庭副庭长人选杜国强,现任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研究室副主任人选郭锋,现任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刑事审判庭正处级职务人选许永俊,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民事行政检察处处长;司法研究处处长人选韩德强,现任北京市委党校法学部副教授。

  重实绩廉政不能是“裸官”

  “此次公开选拔拿出两个局级、三个处级干部职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在最高法历史上还是首次。”最高法政治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选拔公告发布后,共有195人报名,其中专家学者76人,律师75人,党政机关人员44人。经过专业评审,最高法最终按1:5比例确定了 25名人选进入面谈,其中专家学者14人,律师7人,党政机关人员4人。上述人员都具有法学硕士学位,80%以上具有法学博士学位。

  2月14日上午8时30分,面谈在最高法举行。面谈组由最高法分管院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中组部专家等7人组成。面谈首次采用圆桌座谈形式,突出平等性和互动性。每位考官可随机进行发问、追问。

  2月下旬,最高法政治部、相关业务部门派员组成联合考察组,对10名差额考察人选开展了考察工作。到考察对象所在单位、行业主管机构等全面了解人选德能勤绩廉情况,突出考察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注重考察工作实绩、作风和廉政方面表现。

  “考察是非常严格的,还要对配偶子女情况进行非常详细的了解,看是否存在任职回避情形,如配偶和子女不能是律师,是不是 裸官 ,网上有无负面评价。”这位负责人说,最终确定选拔的5人均为法学博士,从事法律相关工作最长的达27年。

  挂职锻炼快速适应角色转变

  郭锋从1983年开始从事票据法、公司法、证券法的理论研究,并参与这几部法律的起草,是国内该领域理论研究的主要开拓者。

  “参加此次选拔,吸引我的并不是职务本身,而是岗位职责。”郭锋说,最高法研究室主要负责调研等工作,不少司法解释就出自研究室。研究室每年都有15个重大司法调研课题,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执法办案工作和科学发展。

  从法学专家到最高法研究室副主任,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工作岗位虽变,但法律人的身份并未改变,追求公平正义理念始终如一。”郭锋说,当前,我国加快推进法治建设进程,自己能为人民法院司法工作贡献力量倍感荣幸。

  “我对当事人诉求、想法有更多理解,这么多年的律师工作经验能使自己通过这个岗位为司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贾清林告诉记者,律师与法官培养路径不同, 看问题思路角度也不同。比如判案子,法官可能更多地去做判断,双方谁说的有道理,律师则是更多地从当事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据了解,为尽快完成拟任职人选身份角色转化,届时,他们将下到地方法院挂职锻炼半年,以尽快熟悉法院工作环境,为审判工作积累经验。

  吸纳律师有助优化法官队伍

  近年来,法官流失现象十分突出。以上海为例,上海法院平均每年流失法官67人,大多是40岁到50岁之间、经验较丰富、能力较强的骨干。不少法官因为待遇低,缺乏职业保障转行律师。

  在贾清林看来,法官迫于生活压力去做律师是比较无奈的选择。此次,最高法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高层次审判人才对专家学者、律师们也是一个鼓励,提供了一种律师向法官转化的可能性,打破了行业固有的壁垒。

  贾清林说,最高法此次开门纳贤,对推动法官与专家学者、律师之间良性流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这项工作是首次探索,最高法将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与之前的内部选任、逐级遴选等方式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最高法政治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法制日报北京3月28日讯


2023考博精品好课,点击图片查看介绍!

本文关键字: 法学博士 博士

关注新东方在线服务号

回复【考博真题】领取备考必看真题集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更多>>
更多好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