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点介绍

2015-08-05 17:01:02来源:网络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点介绍

  在中国,超过百年历史的大学不多,暨南大学是其中之一;在中国的大学中,经济学科有近百年历史的不多,暨南大学的经济学科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大学的经济学科中,设立经济学院逾三十年者不多,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是其中之一。

  1980年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成立,是当时由国家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全国高校最早的经济学院之一。 30多年来,学院秉承“经国是、济民生、宏教泽、系侨情”的宗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粤港澳台的经济融合、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努力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贡献,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始有暨南,便有商科

  1918年,办学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应南洋华侨的需要,开设商科。商科因适应海外学子的需要而入学者众,更兼重视理论与实用相结合,具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凭借“暨南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早在上海办学时期,暨南商科不仅已是学校的“龙头”学科,在上海的著名高校中亦声名鹊起。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王亚南、陈彪如等曾先后执教于暨南。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海外生源,造就了暨南商科“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优良传统。

  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翌年,在兼任重建后暨大第一任校长陶铸的支持下,恢复设立经济系(经济学院前身)。经济系汇集了蔡馥生、赵元浩、黄德鸿、张元元等一批有名望和影响的学者,成为当时华南地区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重镇。经过老一辈的艰苦创业,经济系从经济专业扩大到政经、工经、商经、外贸、会计等5个专业,为后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左”倾思潮的冲击,暨南大学于1970年被迫停办,经济系合并到中山大学。

  1978年,暨南大学复办。1980年,经济学院成立,成为全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经济学院之一,第一任院长为蔡馥生教授。

  30多年来,暨大经济学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依托地缘优势和侨校特色,遵循“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不断成长壮大,迎来了办学历史上的最好发展时期。

  1980年,经济学院获得全国首批招收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资格,成为华南地区该专业第一个硕士点。产业经济学于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2年和2006年两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金融学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6年晋升为国家重点学科。经济学院1999年经批准设立华南地区第一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国民经济学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国际贸易学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财政学、数量经济学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进入新世纪以来,依托“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经济学院迈入跨越式大发展的时期。2003年暨南大学应用经济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2004年在教育部评估中暨大应用经济学位居全国第12位;2005年经济学院获得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资产评估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和统计学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经济学院现有经济学系、金融学系、统计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财税系、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等6个教学系所,8个本科专业和方向,21个硕士点和12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研究与咨询机构(其中金融研究所、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为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济学院与产业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产经评论》进入CSSCI扩展版。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学院已经成长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质量优异、学术交流广泛、社会服务成效突出,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化优势日益凸显,在华南地区领先、在国内外尤其是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学院。

  二、教泽四海,作育英才

  (一)学科布局

  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经济学院已形成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与统计学交叉融合的高层次学科群系,具有完善的高规格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目前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和公司金融与投资学等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产业经济学和金融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理论经济学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博士点和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资产评估专业学位授予权;本科教育共设有经济学(另设投资经济方向)、金融学(另设保险方向)、统计学(另设精算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和财政学等8个专业(方向)。 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学科评估中,暨南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获80分,在88所参评高校中并列第10,其中科学研究水平一级指标获83.4分,在参评高校中位列第4.

  (二)师资力量

  30多年来,经济学院通过吸引海外留学生、引进博士和教授等高级人才、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及赴境外深造等途径,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和博士为主的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3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5人;教授33人,副教授57人;博士生导师(含校外兼职)41人,硕士生导师(含校外兼职)89人。

  近年来,经济学院拥有长江学者1名,“千人计划”1名,珠江学者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霍英东教育基金教学奖3名,有8位教师被评为全国或南粤优秀教师,“千百十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名、省级培养对象6名,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十百千工程”第二层次优秀人才培养对象2名,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名,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1名。

  (三)教学体系

  经济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规模、结构和质量协调发展,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利用众多优势学科的宽广平台,建立“宽口径,厚基础,强实用,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多层次的、对内外学生因材施教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经济学院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与内容、教材建设等方面努力适应海内外的需要,对两类学生实行分类培养。明确外招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世界、应用为主”;内招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创新型人才。经济学院的课程设置突出“侨”字特色,日益与国际接轨,采用双语授课的课程逐年增多,还对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两个专业的部分学生通过进入国际学院实行全英语教学。重视基础理论的系统训练,全院的研究生统一开设中级和高级两个层次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

  经过多年建设,目前经济学院拥有金融学、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三个省级名牌专业,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统计学原理、国际贸易实务等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获批教育部经济学类特色专业。

  2010年以来,经济学院获得广东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 5 项。

  (四)人才培养

  高质量的学科建设有力地支撑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经济学院已经形成以本科生为基础、以研究生为重点的人才培养体系。

  建院以来,学院共培养各类毕业生3万多人,分布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775人(其中境外生 人),在校研究生共1586人,博士158人(境外35人),硕士1428人(境外33人,学历教育971人,非学历教育457人)。

  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博士学位论文《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成本制度研究——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SCP分析框架》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学院博士生获邀出席在德国林岛举行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大会。

  高质量的人才较好地满足了社会需求。近年来我院学生就业门路广阔,社会需求强劲。平均毕业生供需比例在1:2左右,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居学校前列,历年毕业生就业落实率均在90%以上,部分专业达到100%。

  (五)社会实践

  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建有经济学科综合实验室,提供先进的分析工具和丰富的数据库。建有本科教学实习基地8个,其中境外实习基地2个(香港讯汇集团和美国友邦保险香港公司)。

  学院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科研和创新活动,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各类课外科研创新项目和创业竞赛,形成师生互动的科研育人渠道和机制。学院频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学术讲座,支持学生社团的科技活动,活跃校园学术氛围。每年一届的“经济节”之“股市仿真”大赛,吸引了全校各专业学生的参与。

  积极开展学生交换项目和学术交流。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每年遴选本科生和研究生到海外姊妹学校学习;学院与昆明理工大学经管学院联合举办“广东云南两省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并结成了姊妹学院。多次主办或参与“两岸三地大学生经济管理热点问题论坛”。

  三、科研创新,服务社会

  (一)科研发展

  暨南大学经济学科在产业经济、金融与资本市场、区域经济、国际经济与港澳台经济、经济社会统计等研究领域富有特色和较强的实力。近年来,在科研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好成果的战略指引下,学院的科学研究不断取得突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标志性的学术成果显著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1.承担科研项目数量增多、档次提高。2010年以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5项。

  经济学科在承担国家重大和重点项目上实现了突破。《应对国际资源环境变化挑战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基于政府规制视角》(2009)、《高铁快速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相关政策研究》(2011)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研究》(2008)获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研究》(2007)、《后危机时代全球分工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009)、《境外股东大额持股对中国股市风险的影响》(2011)、《我国政府统计调查体系研究》(2012)、《技术进步偏向及其效应的统计测算与计量经济分析》(2013)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2.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增加,质量提高。2010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1篇,在《经济研究》发表论文8篇,在《管理世界》发表论文8篇。被SSCI收录14篇。

  3.出版系列丛书。近年来,经济学科出版了“产业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系列丛书”、“中小企业研究系列丛书”和“暨南经济学文库系列丛书”等学术专著。

  4.获奖成果硕果累累。2009年以来,学院教师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 项,澳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

  (二)服务社会

  经济学院通过承担科研和咨询项目、参政议政,为政府决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决策咨询。5项成果入选全国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3人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顾问专家委员会委员。6人为广州市人民政府第二届决策咨询专家。1人为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2人为广东省政府参事。2人为广东省政协委员。30多人为地级市政府和企业的决策顾问。

  2.横向课题。2010-2013年,共承担横向课题160项,经费总计1665万元。

  3.社会培训。为省内外金融系统、财税系统、统计系统、贸易系统举办大量管理干部培训班。多位教授经常应邀为各级政府和和企业作专题报告。

  四、四海同心,情系暨南

  (一)学术交流

  学院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开展与海外及港澳台地区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友好往来,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学院与日本兵库县立大学经济学部、立命馆大学经济学部、美国纽约理工大学商学院、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商学院等境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每年选派教师到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访问、讲学、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邀请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知名教授、学者来院讲学和访学。近5年来,经济学院主办国际学术会议6次,赴境外讲学、访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30余人次。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和交流100余场次。

  学院重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国际著名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为博士生和硕士生讲授高级微观经济学等课程,并捐资设立暨南大学黄有光经济学研究奖学金。

  (二)情系暨南

  众多经济学院校友秉承“忠信笃敬”的校训,努力报效祖国、造福桑梓,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和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些杰出校友在建功立业后不忘回馈母校和回馈社会。经济学院校友、暨南大学校董、中惠熙元集团董事长兼CEO叶惠全先生慷慨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将经济学院大楼修缮一新。

  五、展望未来,再展宏图

  暨南大学作为中国办学历史最长和规模最大的侨校,虽然三起三落、数度播迁,却始终薪火相传、弦歌不辍,顽强的生命力埋藏在其校名的深邃含义之中——“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见《尚书·禹贡》)。

  传承赋予我们底蕴,现实给了我们动力。建院三十多年来,躬逢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之盛世,在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热土上,经济学科的发展获得了来自现实的充足养分,也成就了暨南大学经济学科发展史上的又一个辉煌时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望未来,经济学院将继续秉承“经国是、济民生、宏教泽、系侨情”的宗旨,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有较大国际影响力并具有良好品牌效应的研究型学院,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经济学科的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产业经济学

  金融学

  广东省重点学科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攀峰重点学科)

  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优势重点学科)

  统计学一级学科(优势重点学科)

通用考博英语精品课程【节选】-1元领!

摸清考试命脉,有技巧有方法有准备地进入到考博英语中。

适用人群:对考博英语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想通过考博英语的学子们。

本文关键字: 暨南大学 博士 博士点

关注新东方在线服务号

回复【考博真题】领取备考必看真题集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更多>>
更多好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