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杜博

2017-07-14 17:29:27来源:网络

  考博考生生准备要参加博士研究生考试时,必须要先确定准备攻读博士的相关专业,然后选择该专业有招生需求的学校,接下来应该联系博士生导师,只有当博士生导师同意考生报考,考博生才可以报考。所以提前了解博士生导师的学术文章及联系方式很重要,新东方在线特整理了各招收博士院校博导的简介及联系方式供考博生参考。

  姓名:杜博

  主页: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历学位:博士

  电话:13871461059

  办公地点:计算机学院大楼 A509

  E-mail:gunspace@163.com,remoteking@whu.edu.cn

  硕/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珞珈青年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Senior Member,IEEE高光谱图像与信号演化计算大会分会主席。近五年主持和参与相关纵向研究课题3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出版著作1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录用论文90余篇,包括SCI论文54篇(第一、通讯作者27篇),论文总被引用1500余次,ESI高引论文3篇,ESI热点论文2篇。申请/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其中转让专利1项。研究论文被两次评为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荣获“2015 ACM-HBCS学术新星奖”,被评选为“IEEE Best Reviewer”,入选教育部“全国博士后特别资助计划”、湖北省“优秀博士后资助基金”等人才计划。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深度学习与图像场景理解;

  迁移学习与分类研究;

  稀疏学习与目标识别;

  图像变化检测;

  盲信号分解理论;

  医学图像处理和癌变细胞诊断。

  热忱欢迎有志向的学子加入我的研究小组,感受技术革新给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带来的日新月异发展,一同在自主创新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本课题组秉承以树人为本的宗旨,将为每个研究生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和良好的科研氛围,努力为各位创造与国际学术权威交流的机会。

  快讯:

  2016. 11.20 课题组一篇论文被CCF A类会议AAAI 录用

  2016. 11. 16 课题组一篇论文进入ESI热点论文

  2016.9.20 课题组论文被视觉领域三大顶会之一ECCV录用

  2016.7.10 课题组论文被CCF A类刊物IEEE TIP录用

  2016.4.10 课题组两篇论文进入ESI高引论文,一篇进入ESI热点论文

  2016.2.10 课题组一篇论文进入ESI高引论文

  教育背景

  2005/9 - 2010/7,武汉大学,工学博士

  2001/9 - 2005/6,武汉大学,工学学士

  工作经验

  2015/11 –至今,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2014/10 –2015/10,悉尼科技大学,量子计算与智能系统中心,研究员

  2013/1 –2015/10,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2012/7 –2012/12,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

  2010/7 –2012/6,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后

  教授课程

  《物联网定位技术》、《研究生前沿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

  发表论文

  近5年发表CCF推荐或SCI检索期刊论文

  [1] B. Du,Y. Zhang, etc. "Beyond the Sparsity-Based Target Detector: A Hybrid Sparsity and Statistics Based Detector for Hyperspectral Images,"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DOI 10.1109/TIP.2016.2601268, 2016.

  [2] B. Du,M. Zhang, etc. "PLTD: Patch-Based Low-Rank Tensor Decomposition for Hyperspectral Images,”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DOI 10.1109/TMM.2016.2608780, 2016.

  [3] B. Du, X. Xiong, L. Zhang, etc., “Stacked Convolutional Denoising Auto-Encoders for Feature Represent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DOI 10.1109/TCYB.2016.2536638, 2016

  [4] B. Du, Z. Wang, L. Zhang, etc., “Exploring Representativeness and Informativeness for Active Learn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DOI.10.1109/TCYB.2015.2496974, 2015.

  [5] B. Du and L. Zhang*, "A discriminative metric learning based anomaly detection method,"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vol. 52, no. 11, pp. 6844-6857, Nov 2014.

  [6] B. Du* and L. Zhang, "Target detection based on a dynamic subspace," Pattern Recognition, vol. 47, no. 1, pp. 344-358, Jan 2014.

  [7] B. Du, L. Zhang*, “Random-Selection-Based Anomaly Detector for Hyperspectral Imagery,”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vol. 49, no. 5, pp. 1578–1589, May, 2011.

关注新东方在线服务号

回复【考博真题】领取备考必看真题集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更多>>
更多好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