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城市与设计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王炎松

2017-08-04 10:26:14来源:网络

  考博考生生准备要参加博士研究生考试时,必须要先确定准备攻读博士的相关专业,然后选择该专业有招生需求的学校,接下来应该联系博士生导师,只有当博士生导师同意考生报考,考博生才可以报考。所以提前了解博士生导师的学术文章及联系方式很重要,新东方在线特整理了各招收博士院校博导的简介及联系方式供考博生参考。

  王炎松,男 ,1969年出生,武汉大学建筑学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潜江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多年来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与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联系方式:13349956061;邮箱:yzwys201@163.com

  个人简介编辑王炎松,主讲本科生课程有“建筑设计、建筑初步、中外建设史、建筑美学、古建筑测绘实习、建筑认识实习、房屋建筑学”等;主讲研究生课程有“古建筑保护、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乡土建筑研究、现代建筑设计原理、模式语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等。

  科研成果编辑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三部。国家863科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者。曾获武汉大学教学竞赛一等奖,指导毕业设计分别获全国以及湖北省教学奖。主持多项规划与建筑设计项目,曾获湖北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特点编辑王老师的旅行有自己的原则。他心中有一个“五不游”,分别是“跟导游不游”、“旅游热点不游”、“花钱多不游”、“集体旅游不游”和“心情不好不游”。而他的“五游”则是“夜游”、“雨游”、穷游”(他说“穷游”等于“无穷游”)、“自游”和“慢游”。古城和现代城市不同的,是它的宁静,是它的祥和。“不用赶车,没有压力,慢悠悠”的状态,是在现代城市里难以想象的。但王老师并不排斥一些古城适当引入现代化和商业化的现象。“古城中现代的东西是不奇怪的。”王老师说,这些现代化的东西,是不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态的——如果,他真的想要了解这座城。旅游这个词,在王老师眼里,很大程度是寻找不同。“走马观花地走一天,不但没有收获,而且容易被误解,没有办法发现古城的真相。”王老师很喜欢住在当地的百姓家里。有次被安排好了一家宾馆,他说:“为什么要住宾馆?如果可能还是住老乡家吧!”于是,就又如愿以偿地住进了当地的人家里。老师说,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觉得古城古村里的条件是不堪的,但是只有住在当地人家里,才是主动的游客,才能融进去,才能有所发现,才能有属于自己会心的回忆。“不做局外者,这是一种价值。”王老师的语气是肯定的。“认识古城是全面的。放下心情,不要满足于一些简单的猎奇和感官愉悦的事情,而是需要触及内心。”王老师开始归纳自己的经验,“不要着急,不要被误导。庙,街道,院子,码头……这些都可以去,慢慢地阅读。不要把自己当作一般匆匆忙忙的游客,不要感觉自己和古城是隔膜和对立的。”也许就是因为这些不寻常的习惯,老师找到了许多古城古村和现代城市的不同。然而这些不同,恰恰是我们这些现代繁华都市里的人早已忘记的一种生活的真相,一种真真切切的纯朴,一种干净的品质。而比起现代城市来,古城、古村,好像一位沉默的智者,它懂得一切世间纷扰却不为所动。这种大智慧,这种大的从容,恰恰就表现在古镇略显陈旧的屋檐下,那种最最简单平凡的生活。

  专著编辑<建筑手绘表达>本书是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本科系列教材之一,系统阐述了建筑手绘的特点和学习建筑手绘的意义,并将建筑手绘表达分成“建筑速写和写生”以及“手绘建筑设计草图”两个部分,分别从工具选择、构图安排、意境塑造、建筑设计草图的绘制步骤和经验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建筑手绘表达方法的具体运用,并提出了学习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书中附有百余幅建筑手绘作品赏析图,涵盖了作者在建筑学专业领域学习和工作二十多年来的写生、调研、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构思草图、修改学生设计草图和指导学生快速设计等方面的作品,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视角多样,翔实深入,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以及与艺术和环境设计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还可供相关专业从业人员参考。

  专题讲座编辑4月26日下午,武汉大学王炎松教授在该校图书馆报告厅作了一场主题为《土石木的水墨画——谈乡土建筑的赏析与 建筑创作的中国意蕴表达》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城市建设学院副院长吴贻猛主持,城市建设学院、新技术学院学生代表参加报告会。在报告会第一部分——水墨乡土赏析篇中,王教授结合大量照片及相关案例,让同学们见识到了什么才是美的建筑。他说,真正美的建筑应契合自然山水和环境的布局,融进了人的记忆与情感,是便利合理的功能组织。接下来,王教授向同学们阐述了什么才是具体的建筑美。他说:建筑是集思想、情感与空间于一身的空间精灵,低调与精致才是真正的建筑应具备的特点,建筑的设计应考虑到功能、空间、环境和文化四个方面,因此设计者本身应该是空灵的、安静的、惟其自在的,是内涵丰富而外表不张扬的。王教授又结合自己的认识总结出了建筑的永恒之道,他认为,建筑的美不在于它的高大、光鲜华美,也不在于它形体的光怪陆离,更不在于它猎奇的色彩和赶风潮的构造,而应该是设计者真心真意的思索和自然的创造。

  评价编辑王老师很喜欢称“建筑是人精神的依托”。“寻求人性空间的种子和基因,对每个人都是一次启蒙式的文化体验。每个人都要去细细思索,天地之间,自己的生活与情感的依托——对城市与居住的真实体验。”这是古城给王老师的那种感觉与现代社会相交接的地方。古城是一种方式,而现代城市也是一种方式。这些方式,都可以让人找到一种精神上的依托,从而留住自己的城市记忆,保持住一些不该改变的东西,从而找到人和城的合二为一。而对于中国的城市建设,王老师也有自己的想法。中国的城市建设之所以逐渐会让城市与人心变得遥远,其实是一种太着急和缺乏自信的表现。过度的发展,盲目的追求高速度,让本来属于城市的记忆慢慢淡去,最终只有在回忆中才可以找寻。如同老北京的四合院,再如同旧上海的弄堂……有多少人儿时足迹遍布的场所已经无处可寻,有多少人淡忘了曾经熟悉的生活环境和记忆而随波逐流地投入到喧嚣的都市生活中去。当霓虹灯不知疲惫地提醒着人们身处之处的繁华,又有多少人想过城市对于他们每个人的意义?在王老师心里,城应是人的,人应是爱城的,用心来建城的。于是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来规划,按照人的尺度来设计,于是要容忍平凡,容忍穷人,不同的人都可以享受城市。

  荣誉、获奖编辑1.指导学生作业《王干山古村落更新》获得2010年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与评选优秀作业。(该 评选无等级级差。授予单位: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2. 指导学生作业《茅镬古村落更新》获得2010年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与评选优秀作业。(该评选 无等级级差。授予单位: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3. 指导学生作业《历史街区图书馆》获得2009年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与评选优秀作业。(授予单 位: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4. 指导学生作业《里冠佩古村落更新》获得2009年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与评选优秀作业。(授 予单位: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5. 指导学生作业《珞珈书院》获得2008年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与评选优秀作业。(授予单位:全 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6. 2007年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余家头场域研究》获: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2007年优秀毕业论文。7. 建筑绘画作品获2006中国手绘建筑画大赛三等奖一项。8. 建筑绘画作品获2006中国手绘建筑画大赛优秀奖两项。9. 2006年指导毕业设计《阳新玉堍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获: 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10. 2005年指导学生参加《柿林村景观设计大赛》获最佳设计奖和组织奖。11. 指导毕业设计《木兰山古寨区保护规划》获2004年全国建筑学专业“晶艺杯”大学生作业展优秀作业。12. 2005年指导毕业设计《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旅游区规划设计——以阳新仙岛湖生态旅游区四大景区为例》获:湖 北省第二批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13. 2005年指导毕业设计《塑造特色空间设计精品城镇——阳新县王英镇城镇空间景观设计为例》获: 湖北省第二批优秀学 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4. 2005年《国家地质公园木兰山古寨区保护规划》获湖北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15. 西安外国语学院图书馆方案设计获二等奖。16. 西安外国语学院会议中心方案设计获三等奖。17《监利古城八景及对当代山水城市建设的启示》获武汉土木建筑学会2003年度优秀学术论文。18. 2003年《个性的呼唤——论武汉城市特色》获湖北省级论文二等奖。19. 2003年《就弘扬城市地域特色论水生植物在湖北湖泊景观中的重要性》获湖北省级论文二等奖20. 获武汉大学教师推荐为2001年度霍英东教育基金教学奖候选人。21. 2000年《传统民居形态研究》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22. 1999年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3. 1999年指导毕业设计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通用考博英语精品课程【节选】-1元领!

摸清考试命脉,有技巧有方法有准备地进入到考博英语中。

适用人群:对考博英语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想通过考博英语的学子们。

关注新东方在线服务号

回复【考博真题】领取备考必看真题集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更多>>
更多好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