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抄袭”应化为学术净化的契机

2014-08-25 09:58:52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来论

  知名学术期刊《国际新闻界》近日的一纸公告,将一名北大原历史系博士生置于学术抄袭风波中。公告称,已从北大毕业的历史学系博士生于艳茹在《国际新闻界》发表的论文涉嫌剽窃一国外论著,决定5年内拒绝于艳茹的投稿。(8月24日《新京报》)

  “北大博士抄袭”事件之所以引人注目,除了“北大博士”这个耀眼的身份外,还因为这是国内学术期刊以非常罕见的“公告”形式曝光学术不端行为。摈弃潜规则,声讨学术剽窃,《国际新闻界》以自己的行动捍卫着学术声誉,也是学术自我净化的证明,让人点赞。

  抄袭是学术界的一大“毒瘤”,且大有泛滥之势,这些年光“死”在“扒粪者”手里的人就不胜枚举。几年前,资深学术期刊编辑、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执行总编张月红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发文称,“中国某期刊检测出31%的投稿中有抄袭现象”,而且这是基于软件分析的保守估计。学术剽窃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可见一斑。

  学术抄袭乱象屡禁不止,学术期刊等学术机构难逃其咎。收钱发论文的潜规则暂且不议,即使被爆出论文剽窃丑闻,学术期刊一般的做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般不会“撕破脸皮”,投鼠忌器无疑助长了学术抄袭现象。这次《国际新闻界》打破了“常规”,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果断发出公告,体现了对论文剽窃说不的勇气,给同行树立了榜样。

  不过,只有《国际新闻界》“一个人的战斗”是不够的,论文抄袭泛滥的背后,有一个数以亿计的庞大“论文产业链”,更有一个已经异化扭曲的学术评价体系。众所周知,研究生要毕业,必须发论文;教师评职称和晋升,更要发论文,学术成就和物质利益紧紧地与论文捆绑在了一起。论文绑架了学术,也绑架了学者的道德和良知。

  但不管论文背后包含着多少物质利益,也不管学术评价体系多么扭曲,学术剽窃都是践踏学术底线和做人底线的行为,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学术剽窃与偷盗行为没有本质差别,其最终目的都是不劳而获,甚至学术剽窃背后的物质诱惑更大。惩罚学术不端需要学术界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行动,学术机构要敢于直面自身的丑陋,以零容忍的态度曝光一切抄袭行为,营造一个干干净净的环境。

  “北大博士抄袭”这个个案的最大意义,或许是学术自我净化的契机。如今,《国际新闻界》站出来了,更多的学术机构也要站出来,让“公告抄袭”成为惩罚学术不端行为的“常规动作”,让抄袭者前功尽弃、身败名裂。

  归根结底,学术净化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去救赎。一个人的抄袭是一个群体的耻辱,学术界应当有这样的共识。

  (陈广江)

【热点聚焦】【考博关注】
80后博士致信90后 “45条军规”走红网络四川建立从幼儿到博士一条龙教育资助体系
河南5所高校拟招聘626人 多要求为博士生广东省高校将试点博士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
21岁清华博士生挂职副乡长华南理工首次试行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
剑桥设立“巧克力博士”学位 博士就业新选择 西部发展更广阔

【复习备考】

【重点推荐】

考博英语阅读篇章复习材料精选30篇 考博英语语法知识汇总
湖北提高困难生贷款额度 贷款对象新增博士生2015考博英语复习词汇巧记法
考博复习如何抓重点提高分数考博英语作文各类型模板推荐
2015考博英语复习注意事项
考博英语复习长难句分析总结

2023考博精品好课,点击图片查看介绍!

本文关键字: 博士 北大博士抄袭 学术

关注新东方在线服务号

回复【考博真题】领取备考必看真题集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更多>>
更多好课>>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