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考博经历启示录

2016-06-01 12:09:20来源:网络

  面试依然考专业问题,分成几个小组,报考同一导师的在一组进行。那年我们那组人最多,19人,所以面试也进行了一天半。我被安排在第一个半天,就是和笔试最后一科直接连上那天。这样安排很幸运,我可以早些返程!面试有几个题目,提前在另外一个屋子里有人组织我们抽签,抽到哪个题目不允许替换。然后谁准备好了就可以进入面试考场答题,没有排序。我第一个就去了!因为我要坐当晚的火车,担心时间问题(得回到招待所取行李)。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导师!他坐在最中间,年纪最大,和蔼可亲,我猜就是导师了。周围还有几个相对年轻的老师。所有老师们都没有自我介绍,包括导师。我自己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开始按照题签的题目答题。就一个问题,我陈述了有近20分钟,时间不算短,但没有人打断我。当时我理解的是,我只有这些时间,后面还有人等候,所以我得尽力多答些。可等我答完后,老师们开始追问,我继续答,因为题目我不陌生,他们追问我也没紧张,期间有一个老师问得比较尖刻难答,他自己都说,这样问挺难为你。但是我很镇定,没有不答,当时好像还处理得挺幽默的,老师们都笑了。这样基本快一个小时我才出来。后来上学后听说,有的面试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最后发言的是导师,能看出他对我印象不错,很亲和,还问了问我以前的成果情况。这次面试我得了5分(5分制)。这也是入学后从档案袋上看到的。公布成绩时只有笔试分数。

  总的说,这次考试我比较辛苦,比较孤独,比较让家人惦念,但我感觉自己发挥的还行。也知道能考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或多或少又觉得自己有希望,不是那种很差的感觉。回程时紧张心情舒缓了很多,还买了一些北京特产。要是考的不好,肯定就没这心情了!后来,就被录取了;再后来,就去上学了;再再后来就是一步步,一步步走到现在……

  (二) 考博感悟

  若干年后,当回首这段经历时,不仅仅是用文字记录下往昔岁月,待“当你老了”时拿起它在炉火旁静静读;且还特别想和年轻的朋友们做些具体的经验交流:

  其一,要不要在考试前大量看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因为考博一般都是春季初始时,春节刚过,对于应届硕士生来说,还有写论文、找工作等压力,复习的时间并不很充裕。而且两门专业课一共就考几道题目,一般说来,又都会考一些重点的内容,如果不博览群书,有重点地看些内容也能应对下来。现在回想,自己那段认认真真、甚至可以说是费了“牛劲”看书学习的历程,很值!于考试本身来说,肯定不是所有看过的内容都会考到,但是这种“猎取”,在答题中能“无声”地体现出来,能体现出融会贯通,也能透过答题本身看出理论功底。另外,考博为了什么?考试及考上不是终极目的。在考博前如饥似渴看过的那些书籍,直到现在都让我很收益!真正读博时,主要精力也是压力都在论文上,而博士论文题目一般都不会太大,这时更多是要围绕论文选题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要在学校指定的高水平期刊发几篇小论文(其实并不“小”,也是很难的事情),还要有十几万字的大论文(毕业论文)压力,这时其实已没有精力博览群书了。说实话,读博期间,包括博士后期间,包括现在教学科研中,我再也没有像考博复习那段时间那样系统、深入地去看书,基本都是“实用主义”,需要啥就看点啥。所以,考博前那段有压力背景下的深入研读,已成为我学术基础极其重要的根基,甚至可以说受益终生。2013年12月,我的论文有幸入选“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成为省内唯一入选的个人作者,还有幸参加了中央纪念活动座谈会(七常委参加)。为何如此幸运?博士阶段我研究的是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博士毕业后也没有从事与毛泽东思想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但是考博前,我读了不少毛泽东思想方面的学术书籍,受益于其,加上与当年热点问题“群众路线”的结合,才有了那次论文入选经历。我只想以此亲历说明,如果有志于考博,就应有日后长期做研究的长远想法,那么,就在备考阶段一边复习,一边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这不仅有助于考试,也有助于日后读博期间顺利完成学业。

  其二,要不要把考试前联系导师看得那样重要?我是在没有联系导师的情况下就被录取的,不是我有意以此说明自己如何清高,如何实力不凡,都不是!更不是杜撰,入学后导师和同学们也常提前我的这段经历,我还把其写入博士论文“后记”中。这个问题我想也应客观对待。如果有合适机会,提前拜访导师并不就是什么值得非议的事情。但拜访的目的是什么?我理解的是,应让导师更全面地了解你的学术基础,那么,就带着你的前期研究成果,带着你对一些学术问题的思考,包括带着你对读博后研究方向的思考,去见导师。读博后马上就是很大的论文压力,而且现在毕业论文都是盲审,导师也特别希望招来的学生是有学术功底的、有志于做学问研究的。而且,不少导师手里都有挺重的研究任务,多么期望学术功底较好、有志于做研究的你,能成为这些任务的积极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如果这样去想,就知道应怎样对待见导师的事情了。如果真的没有机会见到,因为有的导师很忙,可以通过邮件等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或者即便这样机会也没有,那也要信心百倍地走进考场(因为这些并不是考试设置的必须环节),用你较过硬的基本功,赢得导师青睐。

  其三,像面试这样的环节也非常重要。回想当时我是第一个进入面试考场的,实际理由是我着急回程赶路,因为接下来我还要到东北师大继续考博,那时我是把考上的希望更多寄托于这所学校的!但可能给人大面试老师们的印象是,这个女同学很有勇气,第一个就闯进来了!当时一同考试的是男同学居多。或许因为往昔我有些演讲、语言表达的功底,当时没有感到过于紧张,很镇定大方地自我介绍,虽是应对人生重大考试,但我记得当时自己并没有眉头紧蹙,而是表情很自然。如前面写到,遇到难答的、有些刁难的追问没有流露出畏惧和不满情绪,还处理得很轻松——笔端到这里时,当时我和老师们一起笑起来那个温馨场面仿佛就在眼前。另外,面试开始时的那段个人陈述问题也非常重要,要注意思路清晰,“第一,第二……总之”,这样层次清晰的阐述总是要比想起一句说一句,更能吸引老师们的目光。当然,要围绕着专业问题展开,这其实又凸显了考前复习的重要性。现在我还记得面试抽到的话题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原原本本的题目已记不清,但核心词是这个,大概是考内容、意义等。当时我没有只回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基本的这几句话,而是从提出背景、核心要义、重要意义、包括历史渊源、对经典理论家的继承及创新等多个方面展开,所以自述了20分钟多。然后才有了后面老师们的追问。试想一下,如果几句话就匆匆结束,那可能老师们就没有继续追问的意愿,那可能也就匆匆离开考场,失去了与老师们面对面、让他们比较深入地了解你的机会。而且在面试环节,不管是哪个老师的提问,都要认真礼貌地作答,而不能只顾着回答年纪大、资历老的老师们的问题。

  写了这么多,也该收笔了。从考博到现在,12年,看似漫长,也就这样过来了。这就是光阴,当回首时,我们总是喜欢说“匆匆”“飞逝”这些,其实真正拥有时,挺漫长,有时也挺煎熬。这是我人生非常好的一段光阴,从而立到不惑,经过这十多年,我从硕士到博士再到博士后,职称也从中级到了副高,没有多么明显的成果,但也积累了一些,也在日日、月月、年年躬耕着。也是经过这些流年,让我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价值观、人生观,虽然这是学生时代就需要解决的问题。让我更加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不公平的事情肯定有!但是只要肯于坚守和付出,就有收获的可能!当然,也可能努力了,但也没收获,那就认为还是努力不够吧!但是如果不努力,是没有收获这一“可能”的!这种信念随着时光的流逝,日益强烈。或许因为考博这一治学之路的开端,是自己很努力,心态很正很纯的态势,所以后面才沿着这一开始,信念越来越坚定!所以我把这次赴北京考试,定为我人生重要转折的起点,而不是从正式读博士开始。回顾这段往事,也让自己更加珍重过去,珍惜现在;并由衷期望,分享这一段经历及经验,能对那些有志考博、有志走治学之路的年轻人,或多或少有些启示……



通用考博英语精品课程【节选】-1元领!

摸清考试命脉,有技巧有方法有准备地进入到考博英语中。

适用人群:对考博英语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想通过考博英语的学子们。

关注新东方在线服务号

回复【考博真题】领取备考必看真题集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更多>>
更多好课>>
更多>>
更多资料